close

說故事的魅力,與創作核心

 

  這次是去台北參加客家青年編劇班,一點心得,順便紀錄一下所學。

  八月底還是九月初吧,在批踢踢戲劇版看到一個「免費青年編劇培訓班」,當下點開來看是客家委員會的活動,帶著完全不會說客家話的身分,唐突填了報名表,夾帶一份武俠作品,九月中便知悉是其中一員。剛開始覺得應該是還好,就跟上俠義文學一樣,當作學習,但今天去才感到些微壓力,結訓還要做一個大約三十分鐘的舞台劇,所以筆記寫得特別勤勞啊。

  這禮拜的講師是甘耀明老師,甘老師的上課很好玩,這節課主要是先教我們創意發想,以及如何獲得靈感。甘老師提供他自己的靈感來源,他會常常讀報紙,然後把一些有趣或是他認為有用的新聞,從網路上截下來,放在自己的檔案夾裡面,然後若是之後創作寫到有關的東西,就可以去找,例如之後想要寫一個男生跟女生搭訕,但你不清楚細節,就可以找相關新聞,來作個發想。

  再來也有同學提到他的創作靈感,他會找新聞,拿來聯想、改編,或是來寫篇故事,來解釋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新聞。甘老師拿一個新聞作例子,一個大陸的老伯,不忍喪子的悲慟,將兒子冰在家裡的冰櫃持續六年,老師當下舉了一個發想,如果今天你跟一群同學去某同學家作客,你被派去取火鍋料,冰箱打開,一隻狗被冰在冰箱裡面,你會如何讓故事繼續下去?當然這可以寫成驚悚、懸疑、各種不同的故事,在此便不贅述。

  另外就是甘老師所謂的「轉龍成鳳」、「偷胎化骨」,簡單來說就是模仿,但要如何模仿,便是很重要的課題,畫虎不成反類犬,甚至揹上個抄襲的罪名,得不償失,以下舉《聊齋》裡面的一個小故事:

 

孫必振,渡江,值大風雷,舟船蕩搖,同舟大恐。

忽見金甲神立雲中,手持金字牌下示;

諸人共仰視之,上書孫必振三字,甚真。

眾謂孫必振:「汝有犯天譴,請自為一舟,勿相累。」

孫尚無言,眾不待其肯可,視旁有小舟,共推置其上。

孫既登舟,回視,則前舟覆矣。

 

應該都讀得懂,便不解釋了。這故事有小小的轉折,令人猜疑的劇情,天神手拿「孫必振」,並沒有說他是生是死,所以才有後面的劇情,老師當下便把他說成另一個故事:

 

  某天,你在大陸荒郊的山上,山道崎嶇,這時迎面一台公車開來,你上了車,揀了個位子坐下。公車行了一陣,一群盜匪(設定六人)上了公車,一開始只是搶錢,你出面義正辭嚴的指正,換來一陣痛毆,還被刀子劃傷,接著盜匪覬覦兩位女乘客的美色,要她們寬衣,你又一次指正,這次被打到連話都說不出來,你在公車後方,眼睜睜看著兩個女孩被盜匪輪姦,卻什麼都不能做,一陣子過後,女孩穿上衣服(盜匪並未下車),她竟然開始指責你:「你剛剛為什麼要干涉,要是惹毛盜匪,將大家都殺了怎麼辦?」旁邊乘客也用一種「對啊,你擔待得起嗎?」的眼神看著你,你心灰意冷之下,女孩指著車門叫你下車,旁邊乘客當然也是拍手稱快。

  你下了公車,拖著蹣跚的步伐,揹著被劃破的背袋,看著公車遠去……等等,女孩接近公車司機,女孩硬轉方向盤,女孩淒然一笑,而唯一存活的,就只有你而已。

 

這就是所謂高超的模仿,一樣存活一人,但卻是完全截然不同的風景。

 

  老師也鼓勵我們多旅行,有一本著作《說故事的人》,講到一個觀點,會說故事的,有兩種人,一種是老人,因為他們經驗豐富,另一種是水手,他們四處遊蕩,我們現在還是年輕,不可能有太多經驗,所以「水手」是很棒的途徑。

 

  最後是我們課堂上即席練習的極短篇,我的作品:

 

  我吃了幾顆糖,蛀牙又深了。

  「別在吃糖了!醫生說過再吃便要拔了。」想起媽媽在我出門前的叮嚀。

  「既然要拔,不如就自己處理了吧。」我心想。

  牙齒落下,在那刻我寄了封簡訊給母親:

  「媽,昨天在看棒球賽的時候,給球砸到,少了顆牙。」

  沒想到發給的是前女友,她自然知道我愛吃糖的習慣:「哼!連女友都不珍惜,何況是顆牙?」

 

  老師給的評語是曲折劇情,很有意思。各位覺得呢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風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