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銷‧群眾‧創意建構 2012.11.16

  先談談最近在幹些什麼,捨棄了兩周的孫子兵法還有畢業製作,去台北參加一個密集班的課程──「電視節目行銷人才培訓班」。當初廣告DM大大寫到:你對台灣的電視現況不滿意嗎?你認為台灣有不輸韓國的人才嗎?當然!於是我就報名了。一開始的課程,比較著重於電視媒體圈的專業領域,不過自然也是聽聽,還頗有趣,而且從中發現一個很好玩的現象,位在電視媒體圈的圈內人,不會覺得台灣偶像劇爛,認為他只是收視率沒有做出來;但有幾位不算電視圈的講師,就真真切切的認為,台灣偶像劇實在是爛透了,個人當然是比較傾向於後者。

  前兩節是在電視媒體圈,第三節開始,對我就有點益處,是在教我們怎麼抓觀眾的口味,數字會說話,每一次收視率都伴隨著龐大的壓力,也透露著在電是後面的消費族群,當然這些數字或許不夠客觀,但他們確實的存在。你推出一部戲劇,要如何抓住觀眾的口味,然後在置入性行銷中,可以放些什麼,讓你的觀眾族群會想要買,諸如此類。還有一個講師提到一個專業術語,稱作「品牌娛樂」,那位講師來頭不小,她認為置入性行銷是很粗淺的東西,太過突兀,而品牌娛樂的效果貼近於置入性行銷,但卻比他更上層樓,例如大陸,某個節目,是由MM巧克力贊助,他們並沒有在節目中讓男女主角不斷吃巧克力,而是在節目過後,以一種類似《康熙來了》的談話性節目,作了一季,每季半個小時,然後主持人身穿MM巧克力的黃紅服裝,這就是「品牌娛樂」。

  不過,話說回來,身為一個文字創作者,其實上述這些東西,用不太到,除非你要在電視圈深究,否則品牌娛樂、置入性行銷,永遠不是你的課題,你的課題是如何把劇情編好,引人入勝。在最近一次課裡面,請到的是《雞排英雄》的導演,一開始我對這位導演的分享頗不以為意,他播了一個大約是二十年前的電視紀錄片,是由張小燕拍攝,但是跟電視圈並沒有太大關係,就在我要低頭滑手機的那一刻,一個影響重大的分享從他嘴巴吐了出來,他在「創作」的過程中,用了一種「九宮格」的創作思考模式,他會把他想要表達的東西,以九宮格的方式呈現,然後把角色代入他要表現的東西裡頭──單項或更多項的特質賦予角色,角色的生命也就隨之醞釀開來。例如,你想表達台灣的生命力,你就先在九宮格填上你所認為台灣生命力有的東西:

包容

健忘

堅韌

自由

 

毅力

愛錢

創新

善良

  接著把九宮格的元素,代入你的角色裡面,譬如說你有三位角色,幼青、大仁,還有幼青的爹。幼青的爹可以是堅韌、有毅力、愛錢,然後可能是位退休的漁夫;幼青本身愛自由、創新、善良,是位廣告工作者;大仁則是包容、善良,可以帶點健忘,這樣角色就很容易立體起來。

  當然,這只是粗淺的範例,不過創作模式就可以以九宮格的模式開始思考。最後,是另外一個重點,核心價值。如同上列所述,一個編劇、作家,在作品裡面一定有個核心價值要說,但是,你所謂的核心價值不一定會讓觀眾認同,所以你要用糖衣把它包裝起來,這糖衣可以是觀眾所認同、或是觀眾自身的經驗,譬如愛情、譬如爺爺、奶奶,每個人一定都有爺爺奶奶,一定都會有嚮往的愛情,但這同時也是台灣偶像劇的弊端,台灣偶像劇所說的都是糖衣,沒有核心價值,觀眾吃久了,也就膩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風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